400-619-8132
有沒有關于四川的釀酒的歷史的?
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就釀制出了世界上早的糧食酒。到了商代中期,人將曲、蘗分離,單獨制曲釀酒,實現了釀酒工藝上的重大突破。在商周出土的各類文物中,酒器就占了40%的比重。由此可見,這時的酒對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,都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“三星堆”見證川酒始于漢代四川釀酒歷史起源于何時,歷來眾說紛紜。但隨著20世紀大量文物出土,遂日漸清晰。1959年和1980年,彭縣竹瓦街兩次發現戰國青銅器,出土有尊、觶等酒器10多件,鑄造水平與河南殷墟相當。1976年,綿竹出土了戰國中期的銅?、提梁壺等11件,證明在名酒劍南春的發源地,至少在2400年前已開始釀酒。
1985年,在綿竹劍南春所在地,考古工作者在發現地下窖池的同時,還發現了一塊“永明五年”的南齊紀年磚。根據出土層的疊壓關系和出土器物的時代特征,認為綿竹的地下窖池建造年代,應不晚于南北朝南齊永明五年,即公元487年。
幾乎與此同時,距綿竹僅30公里的廣漢“三星堆”更有驚人發現,3000年前至3500年前的大量陶酒器橫空出世,從釀造、貯藏到飲用的酒器亦應有盡有。
三星堆遺址的發掘,從此打破了中華民族起源于黃河流域的傳統學術觀點,形成了古蜀地區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新觀念。就酒文化而言,在當時的川西地區就有了相當高的釀酒水平,應該說,川西的飲酒之風與中原同樣盛行。
廣漢、綿竹、彭縣三地彼此相距不過30余公里,即使在交通、通訊很不發達的古代,經濟文化的交往也應該非常緊密而頻繁,其釀酒歷史無疑也應趨于同步發展。20世紀七八十年代,考古工作者還在瀘州、宜賓等地的出土文物中,發現了不少漢代酒器。
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,四川呈v形狀的名酒分布區域,大約在漢代及漢代以前就基本形成了?!皠δ蠠骸保汗爬系恼麴s酒南齊地下窖池及紀年磚的出土,揭開了綿竹釀酒歷史的新篇章。由南北朝到盛唐,綿竹釀酒技術經過130年的飛躍發展,配制出了美譽華夏的“劍南燒春”。
唐代名酒品牌以四川居多,其中“劍南燒春”為有名。在大歷14年前,劍南道每年都要向唐宮進貢10斛劍南燒春酒。
更重要的是,唐代出現了釀酒史上早的蒸餾酒(俗稱白酒或燒酒)。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:在近年出土的隋唐酒具中,出現了容量為15~20毫升的小酒杯,說明沒有高濃度的烈性白酒,便不可能制作出如此之小的酒具。
大量佐證表明,在盛唐時期,我國已出現了醇香清冽的蒸餾酒,而這個釀酒史上的重大革命卻是在四川進行的。在唐代,四川負盛名的酒是劍南春(劍南燒春),據此可以推論,劍南春極可能就是古老的蒸餾酒。
“天益老號”風風雨雨得味成龍宋代,酒實行了專賣。但隨著民族危機的加劇,中央財政瀕臨崩潰,為增加財源,時任川陜宣撫使的綿竹人張浚,倡行了隔槽酒法,允許民間納錢釀酒,進而導致四川酒業的興盛遠超唐代。
元代幾十年曾普遍實行酒禁,但四川是個例外。明代四川釀酒業發展到新階段,瀘州老窖在萬歷年間奠基,宜賓也出現了“溫德興”、“德盛?!钡纫慌劸谱鞣弧?nbsp;
明末清初,四川釀酒業蓬勃發展。到了清末,川酒更是有了空前的跨越,不僅產量增加,還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格,并逐步趨于穩定。
康熙年間,釀酒師朱煜在綿竹城西開創了“天益老號”,利用綿竹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本地的釀造方法,釀制出了新一代的綿竹大曲,很快便風靡全川乃至。
編輯:中國酒水代理網
免責聲明:本平臺分享的的圖文內容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,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僅供讀者參考,不用作商業用途。若侵權,版權等問題,煩告知及聯系電話:18753699657,將馬上安排刪除。
本文來源網絡,侵權請聯系中國酒水代理網編輯!

掃描二維碼關注中國酒水代理網公眾號
找項目,看酒行業資訊,瀏覽更方便